Your search results

倫敦物業具投資潛力

by 美聯環球 on 2020-05-09
Comments:0

倫敦物業具投資潛力
新冠肺炎肆虐全球,全球投資市場呈現大起大落,油價更曾出現大崩盤,油價跌至歷史性負數,出現「貼錢賣油」的驚世場面,整體走勢猶如過山車,讓投資者捏一把冷汗。反觀環球樓市卻鮮有戲劇化場面出現。以香港為例,即使首季疫情肆虐,香港樓價相比2020年第一季只向下調整了不足4%。較諸於其他資產市場,樓市表現堅挺得多。值此全球政府「印鈔消災」之際,筆者相信全球樓市有力成為資金避難所,除之前所提及的布里斯本外,倫敦同樣有望在未來10年跑贏全球市場。

英國樓受脫歐困擾
自2016年6月脫歐公投通過後,英國與歐盟的談判一度進入膠著狀態,英國政局因而備受動盪。時任首相文翠珊 (Theresa May) 更於2019年6月7日宣佈正式辭任,期間倫敦樓價表現疲弱。脫歐困擾曾令2019年第一季倫敦樓價下跌近2%,英鎊滙價波幅亦隨著脫歐談判大幅加劇,去年8月12日錄得每英鎊兌9.42港元的年內低位。但隨着新首相約翰遜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後,倫敦樓價於下半年收服所有失地,英鎊滙價急升,其後一直維持於每英鎊兌10港元以上的位置,及後3月因疫症爆發才一度失守9港元關口。

倫敦具地位價合理
今年首2個月倫敦樓價大致平穩,2月份亞太地區開始爆發疫症,倫敦樓價仍可企隱。雖然截稿時,倫敦3月份樓價有待公布,但相信其表現仍較其他資產為佳。以標普500指數為例,3月底曾跌至2237點,較2月高位下跌近34%,而一向被認為是走勢穩定的債券產品亦曾出現災難式跌幅。筆者認為疫情終有一日完結,市場必定會回復原狀。英國雖然脫離歐盟,但倫敦金融基建始終勝過歐盟,普通法法制亦較其他歐洲城市更合適當區內金融中心,因此筆者估計倫敦的優勢仍可保持。

筆者認為英鎊疲弱絕對是港人進軍倫敦置業的黃金機會,過去10 年在量化寬鬆政策的推動下,反映全球14個一綫城市的「美聯環球樓價指數」顯示過去10年全球樓價飆升77%,而倫敦樓價亦同樣上升70%,兩者升幅大致相若。不過經以美金計算的話,全球樓價只升約57%,而倫敦期內只升約41%,升幅表現明顯落後。若與香港過去10年升約168%的驚人升幅相比,倫敦樓價更見合理。然而,若再將兩地過去10年的人口增長相比,增幅分別為7%及12%,反映倫敦人口流入比香港多,人口流入可謂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之一。因此,筆者認為倫敦仍為世界一等金融城市之一,現時樓價水平甚具吸引力。

海外買家「遙控買樓」
倫敦物業一向備受海外買家歡迎,雖然疫情肆虐,但仍無阻境外買家透過網上平台購買大額物業。過去不少買家亦是「遙控買樓」,而大多決定只基於網上資料及樓書簡介,不過大多數成交涉及金額只為數百萬港元。但上月倫敦便出現了一個只透過虛擬實景睇樓的海外買家,購入一個價值港幣5,800萬元單位的個案。敢於封城之際網上購入倫敦物業,各位擁有環球視野的香港買家,相信有所啟示!

Share

Comp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