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anced Search
Your search results

移民海嘯

by midlandadmin on 2020-06-13
Comments:0

疫情稍為緩和,經濟重啟,股樓市場亦有小陽春式反彈,惟接二連三政情衝擊,移民查詢於5月中至下旬錄得報復性反彈,單月更錄得800宗的歷史高位; 按日移民查詢同樣錄得過百宗水平,相對去年社會運動掀起的漣漪效應,是次移民浪潮來得快更急,甚至可以以「海嘯」形容。 香港人雖然對移民並不陌生,但今次新一波的移民潮,規模較之前更見龐大,以現時查詢踴躍情況推算,八十、九十年代盛行的「太空人」移民模式亦有機會重現。

傳統大國移民監要求高

筆者於近半個月接觸眾多查詢個案中,家長客佔比重超過一半,甚至有家長帶同手抱BB出席移民講座,,可見家長對下一代的未來的擔憂。 若由眾人查詢的目的地再作分析,投資門檻往往不是首要考量,反而是對移民居住要求﹙移民監﹚卻步。 傳統移民大國例如英國、美國、澳洲以及加拿大等,均有嚴格的居住要求,以英國及美國為例,申請5年內每年必須逗留一半時間或以上 ; 澳洲雖然要求較寬鬆,但4年間每年亦必須居住滿40天或以上,而且成功申請後亦必須於6個月內登陸。 世界銀行於2018年公布數據顯示,香港人均收入約4.87萬美元,位列全球排名20位; 若父母二人同時放棄香港高薪厚職,缺乏固定收入支持,對精打細算的港人而言未免成本過高;而成功審批後更需於半年內登陸當地,故此,不少家長傾向其中一方先帶同子女移居外地,另一半則留在香港繼續打拼,重演當年「太空人」移民模式。

BNO即時作用有限

近月美國、英國、台灣在內的多個國家地區已提出或正準備相關方案,為港人提供居留權,英國外相藍韓文 (Dominic Raab) 亦曾公開表示,或容許BNO資格港人延長逗留期限,由免簽證入境6個月增至12個月,近日出現港人爭相續領BNO,跨國速遞公司配額收證的奇景。 誠然,全球紛紛從經濟需求出發而修定移民政策,不少傳統移民大國亦早於多年前已陸續收窄移民門檻,良幣驅逐劣幣,國際「人才爭奪戰」一直上演,英國首相約翰遜 (Boris Johnson) 於2月份啟動「高科技人才簽證」,招攬全球科技精英可見一斑,銳意吸納技術人才拼絕低技勞工。 縱然香港有很多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,按照上述政策推論,各國背後真正想搶奪是高科技人才而不是低技術人才,筆者坦言對未來局勢發展還是抱觀望態度。 另一方面,筆者相信港人透過BNO入籍英國的數量不多。前文提及港人在港收入豐厚,願意放棄在港大好前程的人不會太多。而BNO入籍英國路徑卻是要港人在當地工作,這要求並不符合港人的需要。事實上,近年香港興起的移民計劃是類似葡萄牙的「移民不移居」計劃,甚至是愛爾蘭的「先移民後移居」計劃。總而言先,港人在事業收成期時放棄工作的機會不大。當然提早退休的港人亦為數不少,不過他們會偏向選擇生活成本較低的台灣及馬來西亞。

放眼全球移居歐洲

對港人而言,短時間內決定離開香港絕不是易事,近年個別對移民監有較低要求的歐洲國家乘勢崛起,位處歐洲西南葡萄牙,投資要求僅需35萬或50萬歐羅 ﹙約307.6萬至439.5萬港元),而每年僅入境7天,精明的港人可以考慮將眼光放遠。

Share
  • Change Your Currency

  • Advanced Search

  • Mortgage Calculator

Compare